中国新殡葬文化的构筑

2020-06-18 10:39:21

1、中国现代生死观的建立

 随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国门的打开,现代人对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价值进行了新的探索,使得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体现为两个方向。一种是以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传统的生死观,另一种是新儒家力图在现代视野中恢复传统生死观的积极内容和影响地位。

以胡适为首的中国学者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改良来解决人生观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胡适主张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否认鬼神的存在,他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为中国近代无神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儒家产生于20世纪初,它是对反传统的一种保守的回应,也是传统文化力图适应现代的一种努力。梁漱溟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把民族主义和忠于孔子的崇仰结合起来,以保守主义抗阻西方近代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但对于死亡问题,他也受到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以其观点来充实儒家学说,赋予了儒家传统死亡观中舍生取义的思想以新的解释。

    冯友兰在哲学上对中西文化的融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融汇中西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他以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基石,在吸纳了西方近代实用主义和新实在论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较完备的人生理论。在生死问题上,冯友兰保留了传统宗教的内容。

    中国现代思想家们对生死观的探讨,将西方注重文化内涵、简丧薄葬的殡葬观念逐渐引入我国。为人们重新构建新的殡葬文化打开了新的眼界,也为我国进一步实行殡葬改革,进一步改善公墓的面貌、进行新的现代城市公墓设计提供了新的精神基础。

2、殡葬改革的实行

    195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人死后不装棺土葬,实行火葬”的提议,由此拉开了我国殡葬改革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殡葬改革的实践,我国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国情,顺应民意,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发展的殡葬改革行政管理和殡仪服务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满足和解决了我国绝大多数人的丧葬需求。

    殡葬改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推进,主要体现在:

    一、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文明、节俭办丧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三、殡葬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特殊的服务行业,为移风易俗、保护土地和环境、促进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殡葬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传统的殡葬文化已经落后于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但这种本应被自然淘汰或新陈代谢的丧葬观念却顽固地保持和传承下来,甚至变本加厉,导致殡葬文化与现代城市主导文化发生错位。中国传统的“礼”、“孝”观念引导了秩序严整的伦理道德观,使得人们在面对新的丧葬观念时还是有一种迷惘、困惑的表现,导致现代迷信的流传。现代富裕的生活,使后来的子孙不惜重金在先人死后为其筹办丧礼,铺张浪费问题严重。而另一部分人借助人们的这种心理,大搞封建迷信,发死人财,造成了社会的精神污染,是愚昧和倒退的表现。

    对此,需要我们在政策修订以及实际的公墓修建中对传统的殡葬文化例如风水思想等加以引导、控制、协调,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殡葬文化的与时俱进。

电话预约

0791.83061885(6)

官方微信